明中后期,管永江、管永海兄弟二入從山西洪洞縣遷此。清咸豐年間筑賽,呼今名。 |
1956年,經(jīng)原人和鄉(xiāng)領導研究,集人和集、內黃集、劉寨三村部分村民,并辟出耕地1000畝,于是年春,統(tǒng)一規(guī)劃,植蘋果樹一萬株,效益顯著。1963年,經(jīng)民權縣委、縣政府批準,正式成立園藝場。 |
孔子周游列國經(jīng)此,見一兒童在路上堆土壘城玩,忙下車要玩童讓道,玩童力辯道:“這是我壘的城,試問先生,是車躲城呢,還是城躲車呢?”孔子無言以對,遂擰車轉彎,繞“城”而過,名擰車彎。后將“擰”字寫為“寧”字,將“彎”字寫為灣,名寧車灣。 |
秦置外黃縣!端(jīng)注汴水篇》張晏曰:“魏郡有內黃縣故加外也!彼旄姆Q外黃!妒酚浳菏兰摇份d:“秦擊魏,魏令太子申為上將軍。過外黃。”《辭!份d:“外黃,古縣名。秦置,治所今河南民權縣西北,西漢時陳留都尉治此,唐貞觀六年廢。秦末農(nóng)民起義,項羽、劉邦自雍丘(今杞縣城)還攻外黃”即此。后誤將外黃為內黃。因居西、故名。 |
明宣德年間,朱寨牛姓在此種植一片楸樹林。天順末年,趙姓自塯陽西關趙莊遷此,人丁興旺,故名秋樹營。 |
清道光年間,崗河涯劉氏因與族人不睦,南遷一里許筑土圍寨,故名。 |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徐氏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因制作耬聞名,后以“樓”代“耬”得今名。 |
秦置外黃縣!端(jīng)注汴水篇》張晏曰:“魏郡有內黃縣故加外也!彼旄姆Q外黃!妒酚浳菏兰摇份d:“秦擊魏,魏令太子申為上將軍。過外黃!薄掇o海》載:“外黃,古縣名。秦置,治所今河南民權縣西北,西漢時陳留都尉治此,唐貞觀六年廢。秦末農(nóng)民起義,項羽、劉邦自雍丘(今杞縣城)還攻外黃”即此。后誤將外黃為內黃。因居東,故名。 |
明嘉靖年間,任、陳、閻先后由杞縣、儀封遷此,呈三足鼎立狀分建任莊、陳莊和閻莊。后三村鬧事不睦,糾紛迭起。清咸豐三年(1853),杞縣知縣杜峰嶺出面調解,三村言和,筑寨合一,并興集會,取人和永睦之意,得村名人和。因居人和東部,1983年改今稱。 |
西周末年,文王后裔封侯居于外黃(今內黃)。死后,在送葬途中,突然天昏地暗,狂風大作,待風住,見棺槨被大風從靈車上旋下。眾人欲將棺抬上靈車而不能,無奈葬于此。時墳高120丈,地圍1100丈,四方百姓稱為黃(皇)王墳,后歷經(jīng)風刮水沖,逐年削小,后人稱為崗。崗的東邊有條河,叫崗河(現(xiàn)不存)。唐末,戰(zhàn)亂頻起,宋氏族人逃難至此,居于崗河東涯,后簡寫為崗河沿。 |
明萬歷年間,宋姓自雙塔遷此,時漢墓一冢,形似土山,宋氏居土山東側,故名東山子,后稱小山子。 |
明嘉靖年間,任、陳、閻先后由杞縣、儀封遷此,呈三足鼎立狀分建任莊、陳莊和閻莊。后三村鬧事不睦,糾紛迭起。清咸豐三年(1854),杞縣知縣杜峰嶺出面調解,三村言和,筑寨合一,并興集會,取人和永睦之意,得村名人和。1983年因居人和北部,改今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