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山,即相傳早時(shí),有許氏于嶼小山坡開(kāi)荒墾耕,故以其人姓氏命名為“許山”。后來(lái)許氏舉族搬遷,其他姓氏謝、曾、吳、洪、顏等族人相繼入居。閩南方言“許”與“古”音近,稱(chēng)為“古山”,故名。 |
洪窟,即因其后代日漸繁衍,人丁興盛,遂改名。 |
錦亭,即村中有一亭子,亭頂有二牌匾,上書(shū):“象畔腹地、人杰地靈”。相傳前有一官員路過(guò)此處,在亭下歇息,周邊的百姓好奇趨而視之,該官員以為此方百姓熱情好客,遂即停轎于亭下,舉頭觀看亭頂上面二匾,心情激動(dòng),遂即脫口而出,再加二句:“錦亭仁里,人才濟(jì)濟(jì)”。鄰近百姓在亭子的路邊筑舍而居,形成一條小街,俗稱(chēng)“亭下街”,“亭下”由此改為“錦亭”,故名。 |
水頭,即位于水流之首,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