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至清代,汴洛古道在此經(jīng)過。傳于唐時,有一個叫安亮的人在此開店,招攬來往客商,取名“安亮店”,日久漸成村落。后村中人口增多,有村人遷出,于村西約兩公里處又建一村,稱“西安亮”,原村遂稱“東安亮”。嘉慶七年,東安亮為避亂打寨,取名“安樂鎮(zhèn)”,寓安居樂業(yè)之意。1937年,安樂鎮(zhèn)改名安良鎮(zhèn),西安亮村也隨之改成西安良。 |
清初,劉姓遷此居住養(yǎng)蜂,故名。 |
據(jù)《孔氏祖碑》記載:明初孔氏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后蓋樓房,故名孔樓。 |
相西漢末年,王莽攆劉秀經(jīng)過此天降大雨,道路泥濘,劉秀在坡上擦泥,故名擦劉坡、擦泥坡。1952年改為塔林坡。 |
因神前村位于禹州市神垕鎮(zhèn)南,稱為神前故名。 |
清初,趙姓從禹州樓子趙來此落戶,并建有樓房,故名。 |
清乾隆年間,王姓自山西洪洞縣遷此定居,為防匪患建一座塔樓,故名王樓。 |
明代任姓遷此建村,后任姓遷出,村名沿用至今。 |
明洪武年間,魯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建村,故名。 |
明初,有梁姓遷至“壽圣寺”前居住,取名杏花村。清代康熙年間,寺院重修,在大前兩側置石獅一對,名“獅王寺”村名隨之亦演為獅王寺。1958年析為獅東、獅西2個大隊(行政村)沿襲至今。 |
清初周、薛二姓自焦村遷此落戶,靠藍河兩岸所產(chǎn)的酸棗賣錢度日,后取村名“酸莊”。 |
明初,有梁姓遷至“壽圣寺”前居住,取名杏花村。清康熙年間,寺院重修,在大前兩側置石獅一對,名“獅王寺”村名隨之亦演為獅王寺。1958年析為獅東、獅西兩村。 |
明初初年,王平從郟縣城天平街遷此建村,故名。 |
清代乾隆年間,王姓從郟縣城西關遷來落戶,取村名“大王莊”。后因藍河在此三面環(huán)繞水磨灣南流,故取名水磨灣。 |
清代乾隆年間,張姓從禹縣柳樹堂遷來,居住在小石山頭,故取村名“山頭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