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清泉鎮(zhèn)境域為縣中區(qū)。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設立清泉鎮(zhèn)。 1958年,屬十月公社。 1984年,屬清泉鎮(zhèn)和望城區(qū)。 1987年,分屬清泉鎮(zhèn)和麻橋鄉(xiāng)、余堰鄉(xiāng)、三店鄉(xiāng)(6個村)。 2001年,撤鄉(xiāng)并為清泉鎮(zhèn)。 |
東晉咸和四年(329年),巴河鎮(zhèn)境域屬軟縣。 南朝時期,屬孝寧縣。 北周時期,屬蘄水縣(孝寧縣省)。 明、清時期,分屬蘄水縣義門南鄉(xiāng)、永福鄉(xiāng)。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設巴河鎮(zhèn)。 1987年,分屬巴河鎮(zhèn)、巴驛鎮(zhèn)、西河鄉(xiāng)。 2001年,撤鄉(xiāng)設巴河鎮(zhèn)。 |
明清時期,竹瓦鎮(zhèn)境域屬蘄水縣義門南鄉(xiāng)。 1947年,屬浠水縣竹瓦區(qū)。 1958年,設立竹瓦公社。 1987年10月,分設竹瓦鎮(zhèn)和朱店鄉(xiāng)。 2001年,撤鄉(xiāng)并為竹瓦鎮(zhèn)。 |
明清時期,汪崗鎮(zhèn)境域屬蘄水義門南鄉(xiāng)。 民國時期,為浠水縣汪崗鄉(xiāng)。 1950年,屬第三(汪崗)區(qū)。 1958年元月,設立紅星(汪崗)人民公社。 1987年9月,設為汪崗鎮(zhèn)。 |
明清代,團陂鎮(zhèn)境域分屬韓水縣義門南鄉(xiāng)、北鄉(xiāng)。 民國時期,屬浠水縣團陂區(qū)。 1958年1月,改為團破公社。 1984年12月,分設團陂鎮(zhèn)、華桂鄉(xiāng)、松山鄉(xiāng)。 2001年,撤鄉(xiāng)設團陂鎮(zhèn)。 |
明、清代,關口鎮(zhèn)境域屬蘄水縣開源上鄉(xiāng)。 民國時期,屬浠水縣第二(蔡河)區(qū)。 1949年,為關口區(qū)。 1958年10月,改為關口(紅旗)人民公社。 1987年10月,分屬關口鎮(zhèn)、大靈鄉(xiāng)、胡河鄉(xiāng)、三店鄉(xiāng)。 2001年2月,撤鄉(xiāng)設關口鎮(zhèn)。 |
明清時期,白蓮鎮(zhèn)境域屬蘄水縣開源下鄉(xiāng)。 民國時期,屬浠水縣二(蔡河)區(qū)。 1949年,屬蔡河區(qū)。 1958年10月,改為幸福(蔡河)公社。 1963年,設立白蓮鎮(zhèn)。 2019年8月9日,黃岡市白蓮河生態(tài)保護和綠色發(fā)展示范區(qū)掛牌成立,新成立的白蓮河示范區(qū)為正縣級單位,管理白蓮河水庫,托管原來的羅田縣白蓮河鄉(xiāng)、浠水縣白蓮鎮(zhèn),實行整建制管理。 |
明清時期,蔡河鎮(zhèn)境域屬水縣開源下鄉(xiāng)。 民國時期,為浠水縣二(蔡河)區(qū)。 1949年,為蔡河區(qū)。 1958年10月,改為幸福(蔡河)人民公社。 1984年2月,為蔡河區(qū)。 2001年4月,設為蔡河鎮(zhèn)。 |
明、清代,洗馬鎮(zhèn)境域屬蘄水縣開源下鄉(xiāng)。 民國時期,屬浠水縣第二(蔡河)區(qū)。 1949年,為洗馬區(qū)。 1958年10月,改為衛(wèi)星(洗馬)公社。 1987年10月,分設洗馬鎮(zhèn)和堰橋鄉(xiāng)。 2001年,撤鄉(xiāng)設洗馬鎮(zhèn)。 |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丁司垱鎮(zhèn)境域分屬清泉區(qū)和蘭溪區(qū)。 1952年,屬里店區(qū)。 1958年,屬十月公社里店管理區(qū)。 1985年,分屬望城區(qū)里店、蘇沖和楊坳鄉(xiāng)。 1987年10月,撤鄉(xiāng)設丁司垱鎮(zhèn)。 |
明、清時期,散花鎮(zhèn)境域屬蘄水縣開源上鄉(xiāng)。 民國時期,屬浠水縣蘭溪(三)區(qū)。 1951年7月,蘄春縣散花洲劃入。 1958年,屬蘭溪(長江)公社。 1984年2月,分設為散花鎮(zhèn)、馬垅區(qū)。 2001年,并為散花鎮(zhèn)。 |
明、清代,蘭溪鎮(zhèn)境域屬蘄水縣永福鄉(xiāng)。 民國時期,為浠水縣蘭溪鎮(zhèn)。 1949年,為蘭溪區(qū)。 1958年10月,設為長江(蘭溪)人民公社。 1984年2月,分設為蘭溪鎮(zhèn)、六神鄉(xiāng)。 2001年,撤鄉(xiāng)設蘭溪鎮(zhèn)。 |
明、清代,綠楊鄉(xiāng)境域屬蘄水縣開源下鄉(xiāng)。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蔡河區(qū)。 1974年,設為綠楊公社。 1988年,設為綠楊鄉(xiā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