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建隆四年(963)這里曾是運糧河的一個渡口,村落因距運糧河墩埠口岸五里,故取村名為五里口。1980年為方便管理,分為五里口西部、五里口東部兩個村落。是五里口東。 |
宋建隆四年(963)這里曾是運糧河的一個渡口,村落因距運糧河墩埠口岸五里,取村名為五里口。1980年為方便管理,分為五里口西部、五里口東部兩個村落。 |
清康熙二十年(1681)包姓村民從河北遷此落戶建村,取村名包莊。 |
明洪武年二十年(1387)吳氏兄弟二人由山西洪洞縣遷入遜母口大吳、小吳定居,后部分吳姓村民又從大吳搬遷到此地,因吳姓人多,取名吳莊。 |
劉氏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遷到河南杞縣東南六十里劉莊居住,后由杞縣劉莊遷至太康南三十五里落戶,且在村內開設店鋪為生,取村名劉店。 |
清順治七年(1644)劉氏由劉黃村遷此定居,因開庫房,取村名庫房劉。解放后更名為劉莊。 |
因是新建的集市。古時這里是一片墳地、麥田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許氏來祖從小許莊遷此,后又有一名叫馮大井的村民從馮莊遷來,二人聯(lián)合潘、韓、石、謝四姓在此籌建起集,因是新建小集,取村名小新集。 |
明洪武十年(1377)來祖李大山由太康東三十里灣子橋李樓遷此定居落戶。因村東頭長有一棵桂花樹,每逢春季花開香郁滿樹,故取村名桂花李。后演變?yōu)楣鹄睢?/div> |
據(jù)《郭氏族譜》記載,清順治六年(1649)有一名為郭文田的人由太康街遷至四柳樹南四公里居住,并蓋有樓房,因村較大,取村名大郭樓。 |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范姓兄弟二人從河北遷此定居,取名范莊。后來又蓋了樓房,改村名為范樓。 |
明嘉靖五年(1526)楊姓村民和杜姓村民在此落戶,有楊莊戶、杜莊戶之說。村中人精通武術,一幫強盜來此搶劫受阻,強盜趁黑夜將兩個莊戶燒光,楊姓部分村民幸存,后改村名為楊莊。 |
明嘉靖五年(1526)有一名叫王寺安的人遷此落戶建村。后人為紀念來祖,取村名王寺安。 |
明洪武九年(1376)邵氏父子三人從山西遷此定居,取村名邵莊。因在村內建有很多樓房,改村名為邵樓。 |
明洪武六年(1373)有一位申姓人氏從山西洪洞遷此定居,在村內干起了油坊,村民稱此村為申油坊。后申姓人口較多,取村名為申莊。 |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有一名叫王林權的人由鄲城南關外王寨遷此定居,后因王姓較多,取村名王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