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是清豐縣政府所在地得名。 [詳細] |
明洪武年間,馬姓遷居此地,以姓氏取村名馬莊。又因村西一里馬頰河上有一橋,故稱馬莊橋。1975年中原油田鉆井一公司、鉆井工程公司駐此,逐漸形成工業(yè)居民區(qū),慣稱馬莊橋礦區(qū)。置鎮(zhèn)時沿用此名。 [詳細] |
明洪武年間山西移民遷此定居,居東的多蓋平房,居西的多蓋瓦房,自東向西遠處看只見一片“瓦屋頭”,故名。 [詳細] |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清豐縣志》記載:該村原名新莊。傳唐代此地出一仙人張果老,遂以此改村名為仙莊。后因特產(chǎn)草辮制品,又稱草帽仙莊。 [詳細] |
明洪武年間,有韓姓(韓興、韓群、韓蓮等幾輩人)自天津附近楊柳村遷居此地,漸漸人多戶密,成為村落,取名韓村。后有勾姓自山西洪洞遷至韓村附近建村定居,遂稱今名。 [詳細] |
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程、張、林、牛、郝等姓由山西洪洞縣遷此落戶,因此地柳樹成林,格地成方,故名柳格。清末興集,改稱今名。 [詳細] |
。ū保┧渭斡幽觊g因避水患,縣治遷此,后復移今治。城廢,故稱故城,演為今名。 [詳細] |
陽邵地名含義有二:一說明永樂年間,有楊、邵兩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民于此,定村名楊邵,演為陽邵。后形成集市,稱陽邵集。另傳明永樂年間,山西洪洞縣遷民于黃河古道以北。以北為陽,“地高、壽高”為“邵”之意,得名陽邵。清末興集,稱陽邵集。 [詳細] |
六塔集原有佛寺塔,塔前有池。傳中秋之夜,皓月當空,池四壁及池底可映出五個塔影,加塔本身似有六塔,故名。 [詳細] |
鄉(xiāng)政府駐鞏營(西街)。明洪武年間,鞏氏族人由山西洪洞縣遷此落戶建村,村中并有屯兵軍營,以姓氏取名鞏家營,簡稱鞏營。 [詳細] |
明初由馬姓遷此立村,以姓命村名。明永樂年間,有馮、宋二姓從山西洪洞縣遷此落戶,后村莊人多村大,分為馬村西街、馬村南街、馬村東北街等村。該村居西,故名。 [詳細] |
明洪武年間,高姓從山西洪洞縣遷居此地,因開當鋪,“鋪”同“堡”,取村名高家堡,簡稱高堡。 [詳細] |
漢武帝元朔五年(前124)春,于陸家店(今古城集)置陰安縣治。唐大歷七年(772)置清豐縣,治清豐店。宋仁宗慶歷四年(1044)治遷于陸家店(今古城集)。五代時德清軍治所于陸家店(今古城集)。宋因水患始遷縣治于今城關鎮(zhèn),古城廢。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山西洪洞縣移民定居于此,因此地為古縣城舊址,故名。 [詳細] |
明永樂二年(1404),晉民山西洪洞縣遷此立村,因處馬頰河東岸,河深水急,流速較快,故名大流。 [詳細] |
明洪武年間,山西屯留縣先祖遷民于此,承山西屯留原村名屯里。后居者漸多,遂更名大屯,漸成集市,改稱今名。 [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