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洋村,位于龍涓溪中游河谷地,地勢低于四鄰村落,為河谷地、小平原,故名。 |
山后村,原稱山厚。1958年由諧音改稱山后。 |
原稱西庚,即以太白金星(長命星)命名。樓慎曰:“西興是田中的自然村中的兩個自然村,西卿和新興各取一字而形成!。 |
福昌,寓指希望子孫后代福壽齊天,繁榮昌盛之意,故名。 |
福都村,原稱下詔都村。民國時期曾與福昌、詔都合一保稱福山保,拆出后從福山與詔都各取一字得名。 |
福黎村,古稱磜兜村,諧音邵都,后取黎民百姓福壽安康之意,故名。 |
培福,原稱壩北,屬福黎村,因與華安縣仙都鎮(zhèn)相鄰,地勢為坐北向南,稱坐北,諧音為“壩北”。1994年從福黎村析出,成為獨(dú)立村,改稱為培福,楊姓。 |
古稱玳瑅,玳,玳瑁,似龜,甲殼可加工為裝飾品。瑅,(音tí,題),古書上指一種佩玉!独钚兆遄V》載:鄉(xiāng)中上有石珠,水口有龜蛇山形。意指此地為“珠玉寶地”。歷史上,以玳瑅為名,后因瑅為非常用漢字,故以堤取代瑅,以玳堤為村名。 |
黎山村,即村民多建居于山麓,每天黎明都會上山砍柴,故名。 |
錢塘村,據(jù)當(dāng)?shù)赝跏献遄V記載:王直道后裔遁山原住招坑(蘆田),其祖曾在湄田買田筑倉屋,后遷來湄田定居,故稱倉廈,至明朝時期改稱前塘,由諧音改為錢塘。 |
寶都村,舊稱眉西,至明代易名埔兜,因其土地肥沃,山林茂盛,物產(chǎn)豐富,受人們譽(yù)為寶地,土改期間改名“寶都”,得此雅號沿用至今。 |
吉山村,地處高山小盆地,有四條小坑,祖先認(rèn)為是塊吉祥地,稱吉德祥,1961年從三鄉(xiāng)大隊折出時,以此地地處山丘中稱吉山。 |
后田村,原稱苦坑村,后感到不雅,因地處佛耳山后,田地較多,故名。 |
長塔村,原稱雁塔村,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劉氏祖先父子定居于此,排行為雁、塔,故稱。明嘉靖時期(1522-1566年),在上長塔片村中建造一座長安塔(1966年被拆毀),村以長塔得名。 |
舉源村,原屬于舉溪,位于舉溪下游,溪流從南而下,1994年從舉溪村析出,初稱舉一,后更名舉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