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永登縣城西南十華里許,有座眾山環(huán)抱,險峻突兀的山峰,因其形狀酷似香爐,峰頂時有云霧繚繞,故名“香爐山”。
據(jù)山中老冉洞中石刻上的記載,山上建筑始建于明代,歷代勞動人民依山順勢,在懸崖峭壁上修建了二十多處殿字。進入高懸“香爐山”、“頭天門”二匾的牌坊門,依徑上行,沿路有太陽殿、碑亭、五圣宮等13處建筑,千秋不一,無不精巧。至五圣宮后,山路即分左右,左通東峰連云閣,右達西峰三清殿,這些建筑飛檐斗拱,畫棟雕梁,奇巧稱絕。舊時每逢農(nóng)歷四月初八、九月初九舉行盛大廟會,朝山游客成千上萬,商販云集。每當廟會期間戲臺上唱大戲時,更是萬頭攢動,熱鬧非常。
香爐山的建筑群,在清同治五年(1866年)、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和民國17年(1928年)的三次兵燹中焚毀殆盡。近年來,永登群眾自發(fā)集資,重修了連云閣等建筑,F(xiàn)在的“引大入秦”工程已通水此間,香爐山將樹林蔥蘢盛景再現(xiàn),更勝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