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肖紅色舊址群景區(qū)位于新羅區(qū)東肖鎮(zhèn),占地面積3.8平方公里,包括東肖革命烈士紀念碑、龍巖華僑歷史博物館、桐岡書院、鄧子恢故居、新四軍二支隊司令部舊址和紀念館、后田暴-動舊址和紀念館、鄧子恢紀念館。
東肖革命烈士紀念碑為紀念后田暴-動65周年和新四軍二支隊北上抗日55周年,1993年在東肖“紅場”建立東肖革命烈士紀念碑,占地2400平方米。
2010年11月14日開館,是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龍巖華僑華人歷史文化、僑鄉(xiāng)文化和河洛文化為一體,繼承全體海內(nèi)外龍巖鄉(xiāng)親親情的紐帶和橋梁。目前,共收藏圖片965幅,文物289件,手翻書等資料310件。
桐岡書院位于東肖鎮(zhèn)中心小學內(nèi),建于清乾隆年間,占地面積1050平方米。1921年春,鄧子恢、陳明、章獨奇等在此舉辦進步讀書會。1923年9月,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辦閩西第一個宣傳馬列主義的刊物《巖聲》報,成為培養(yǎng)革命知識分子的搖籃,對閩西革命產(chǎn)生了深遠、重大的影響。
鄧子恢故居又稱隆德堂,建于清代,原是三廳二進式土木建筑。1896年8月17日,鄧子恢誕生于此,參加革命后,曾在此領導成立鄧厝村貧雇農(nóng)協(xié)會,領導了閩西農(nóng)民武裝暴-動,1928-30年間,先后四次被國民黨軍燒毀。1985年以來,人民政府先后多次撥款,按原樣恢復鄧子恢故居。
新四軍二支隊司令部舊址俗稱仕峰厝,建于清末,是一座三廳二廂房平房建筑,占地1400平方米。1938年1月,開展三年游擊戰(zhàn)的紅軍游擊隊整編成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第二支隊,司令部、政治部設此。鄧子恢、張鼎丞、譚震林等在此居住期間,親自指導了閩西南的抗日救亡運動和反頑斗爭。
新四軍第二支隊紀念館位于仕峰厝旁,建于1985年8月,占地面積850平方米,介紹了新四軍第二支隊英勇奮斗的歷史。共展出圖片125幅、文物47件,1998年3月正式開放,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沖題寫?zhàn)^名。
后田暴-動指揮部舊址火星祠堂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東肖后田村,占地500平方米。1928年3月4日,中共龍巖縣委羅懷盛、郭滴人、鄧子恢等領導后田農(nóng)民舉行武裝暴-動,在此破倉分糧、焚燒田契債約,打響福建農(nóng)民武裝暴-動第一槍。
鄧子恢紀念館2013年12月20日正式對外開放,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紀念館共分兩層,一層為主題展覽,分九個部分介紹了鄧子恢的光輝業(yè)績;二層主要展示鄧子恢同志擔任國務院副總理時期的辦公室及臥室、會客室等生活起居情況。
(圖片來源:龍巖新羅區(qū)旅游局)
信息來源:福建省旅游發(fā)展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