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祺爰覐R(又叫天麟公祠堂)坐落在溫州市龍灣區(qū)永中街道普門村(三都)五芳巷,始建于明崇禎中期(1645年)前后。傳說到了清乾隆年間,三都普門土地堂又遭火災(zāi),延及家廟,因此張氏四派子孫,在乾隆五十二年(1788年)左右,在原址上集資重建張?zhí)祺爰覐R,坐北朝南,五間二進(jìn),門廳通面寬10.7米,通進(jìn)深3.93米。正廳通面寬10.85米,通進(jìn)深9.7米,占地約2000平方米。天井、月臺、通道都是長條石平鋪而成,大門前還有一對雙石碣(旗竿夾)顯示了家廟的顯赫地位,祠前面有朱垟山,永昌堡、白水天柱峰凌云聳立;祠后有黃石山大尖峰而帶甌江,東面是流水(滄河支流)、小橋人家,西面是中河道直通白水永中,水陸交通,十分方便,風(fēng)景秀麗,環(huán)境幽雅,氣勢莊嚴(yán)。
由于年久失修,該祠破漏不堪。到了文革破“四舊”時,-們把扁額、祠破門、旗竿夾、碑文等都一掃而光。更處于無人管理狀態(tài);西首圍墻被拆毀,墻內(nèi)16米長、4米闊的面積被人家占有去建造樓房了。
1985年以來,甌?h文物管理部門,對張?zhí)祺爰覐R也相繼撥款,到1991年春,甌?h人民政府正式批準(zhǔn)該祠為縣級文保單位,上級有關(guān)部門共計(jì)撥款3萬多元,并發(fā)動了張氏后裔,積極參與集資工作,幾年來共集資25萬元以上。家廟修建得面貌煥然一新,恢復(fù)了原來的風(fēng)雅清幽,氣勢雄偉的景象,同時刻石立碑,將張?zhí)祺肷綈蹏鴲坂l(xiāng)愛人民的光輝事績弘揚(yáng)于世,中堂上還掛著天麟公上四代的畫像,其中明嘉靖內(nèi)閣首輔張璁的像掛在首位,顯得格外莊嚴(yán)肅穆,供世人瞻仰、緬懷。
張?zhí)祺耄?586—1639),封疆大吏。字季昭,號平符。永嘉場三都普門(今龍灣區(qū)永中街道普門村)人。萬歷四十年(1612)鄉(xiāng)試奪魁,天啟二年(1622)中進(jìn)士,廷對獲二甲第一名(傳臚)。歷官禮部祠祭司主事、精膳司員外郎。崇禎元年(1628),外任江南蘇松參政,旋改廣東督學(xué)、按察使,歷官福建右布政使,湖南布政史,云南巡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任廣東督學(xué)時力矯文風(fēng)…… 張?zhí)祺朐敿?xì)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