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滕州城東郊,荊河西岸,高聳著一座巍巍古塔。每當斜陽西照,霞光萬道,波水漣漪與塔影遠山相映生輝,極為奇麗壯觀,被古人命名為"塔影高標"(又稱"浮屠峙玉"),為古滕八景之。
古塔俗稱龍泉塔,原是龍泉寺的一座佛塔。龍泉寺建筑規(guī)模宏麗,從遠處便可望見那黃墻壁瓦,蒼松紺宇。進寺四顧,但見正中大殿軒昂,兩側廡殿整齊,殿內供的佛像栩栩如生,碑房里各種碑刻琳瑯滿目、風雅古樸。清末民初,龍泉寺龐大的建筑群大都倒塌失修,僅存此塔。昔日輝煌壯觀的龍泉禪寺已成為歷史,但龍泉塔穿越歷史的煙云巍然屹立。
關于龍泉塔命名,據史書記載:"又大泉水,時漂民居,故建塔以鎮(zhèn)之,龍泉之名蓋亦有自云"。塔名的由來可能與水有關。
龍泉塔建于何時?由于年代久遠,資料散失,至今仍無定論。清道光《滕縣志》中有以"浮屠峙玉"為題的詩:
久隨韋肇映題名,卓立龍泉奠此氓。
翠挹群峰齊毓秀,影浮七級獨含清。
凌云更作孥云勢,就日應同捧日情。
風過金鈴音鳧鳧,頓教俗耳洗琶箏。
據此推斷,龍泉塔可能在唐元和年間縣城東移后建筑而成,距今約有1200余年。
千百年來,龍泉塔飽受風雨侵蝕,尤其是經受了清康熙年間大地震的考驗,仍能巍然聳立,這即與當初建筑質量好有關,也與不斷維修有緣。
1938年3月,在著名的臺兒莊大戰(zhàn)前奏的滕縣保衛(wèi)戰(zhàn)中,日寇對滕縣城內狂轟濫炸,古塔飽受戰(zhàn)火的摧殘,塔剎傾毀,挑檐斗拱脫落,塔身午瘡百孔,傷痕累累。滕縣縣委、縣政府撥出?钸M行全面維修。1984年7月10日正式開工,清理傾倒的頂層塔室,砌壘了第九級塔壁和券門,用混凝土澆灌塔頂。安裝了八瓣金屬蓮花夏盆座和寶葫蘆塔剎,安裝了避雷裝置。在各層挑檐上方鑿槽,澆注鋼筋混凝土埋藏式圈梁,外以青磚封面,加固了峰腰以下的須彌座。經過五個多月的努力,于12月25日竣工,整修后的龍泉塔更加雄偉肅穆,以嶄新的姿態(tài)屹立在荊河之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