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公塔原名椿山塔,位于鄭公塔鎮(zhèn)東約300米的太白湖濱。號稱鄂東第一塔。1985年被湖北省列為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此塔石基磚身,高19.74米,七層八角密檐式,用10余種型號的磚和9種型號的瓦筑成。底層周長18.5米,墻厚1.05米,高3米,對角內(nèi)空3.8米,成錐體形。內(nèi)有三層木樓至頂,每層安有神像供祀,外墻正壁嵌有古樸花紋圖案,各層由不同式樣的琉璃青瓦鋪蓋,頂部為葫蘆形三級銅鑄塔頂,為國內(nèi)罕見。銅頂由八條銅鏈系至八角,每角產(chǎn)吊鈴。八角垂掛著金鏈,每角懸有紫銅吊鈴,遇有微風(fēng)拂過,發(fā)出清脆悅耳的風(fēng)鈴聲,倘若一人-這寂靜安謐的曠野中,靜聽風(fēng)鈴,仿佛天籟之音。塔身青灰,約20度傾斜。因此有鄂東“比薩斜塔”之稱。此塔始建于五代后晉天福年間(936—941年),明宣年間僧人行銓在原址重建,明成化三年(1467年)10月又由僧人繼壽重修。迄今塔形完整,圖案猶新,銅鑄塔頂尚存。塔頂上還長著一棵四季蔥綠的胡椒樹。
相傳為當(dāng)?shù)匾秽嵭杖耸纤ǎ拭嵐。清同治壬申《廣濟(jì)縣志》載,“因鄭公者不知其名,宦居茲土,舍地建塔,名椿山塔,俗呼鄭公塔”。鄭公塔山巒擁后,湖水繞前,湖光山色,景趣盎然!稄V濟(jì)縣志》有詩詠 此塔:“一塔猶今古,孤危耐雨風(fēng);湖山環(huán)鎖外,煙月影籠中;閱歷經(jīng)唐晉,周圍半檜松!如今,此塔連著“禪居寺”,伴著“功德橋 ”,形成了'腳踏新月”、“塔頂銀盤”、“寺塔映霞”、“斜塔吊月”、“頂溢蕉香”等多種景觀 ,令無數(shù)文人墨客、善男信女慕名而至。
鄭公塔座落在華陽水道太白湖濱,漸成為南來北往的點點帆船的燈塔標(biāo)識。鄭公塔港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港口。鄭公塔方圓百里,居民稠密,集市繁榮。港內(nèi)帆檣林立,米市、豬市、魚市人頭攢動,為華陽水系一顆明珠。滄海桑田,隨著長江航道南遷,昔日繁榮的華陽水道只留下串珍珠樣的湖泊。點點白帆停留在歷史檔案,作為古時的燈塔鄭公塔風(fēng)韻猶存,被列為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也成為華陽水道上太白湖濱一處名勝古跡。
鄭公塔和胡椒樹
鄭公塔塔頂上長著一棵四季蔥綠的胡椒樹。塔前有一條河,金沙銀水。 塔的四周,青松綠柳,風(fēng)景迷人。
傳說這座塔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當(dāng)時,有個大財主想造廟建塔,以保鄭公塔這一塊風(fēng)水洪運不衰,財氣 不退。 建塔要用童子伢兒奠基。這大財主選了一個九歲的小姑娘,把她活埋在塔基之下。說也奇怪,那天晚上 ,三更時分,建塔的匠人、民工聽到這小姑娘的哭聲。于是,這消息馬上就傳開了。打從那天起,天天晚上可以聽到小姑娘悲慘的哭聲,直到第二年立春那天,塔頂上長出了一棵胡椒樹來 ,才沒聽到哭聲。那胡椒樹見風(fēng)就長,沒多久就長大了。每到深夜,你若走到塔前,就可以聞到那散發(fā)出來 的香氣。大財主聽到,跑來看樹。他走到塔前,剛聞到那香氣就昏倒了,險些跌死。大財主醒來,氣得要命,叫狗 腿子放大火燒樹,那樹卻越燒越發(fā),青枝綠葉燒不死,鄭公塔上的那棵四季飄香的胡椒樹至今還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