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林脫俗春長駐,月令無憑夏亦秋”。到了云南大理,不能不到唐代南詔國開國元君細奴邏的早年牧耕之地巍寶山看看長春洞。長春洞地處國家級森林公園巍寶山西側(cè),因殿后有一幽深的古洞而得名。
從巍寶山停車場下車,順著蜿蜒曲折的石板路,十幾分鐘后就到了長春洞山門。山門為三開間單檐懸山頂式建筑,門額上懸掛一塊“長春洞”匾,為清嘉慶十九年(公元1814)吏部尚書章照書。進了山門,看到在南廂房的側(cè)山墻上繪有一幅巨大的“百鳥朝鳳圖”。畫高10米,寬6米,中間為一棵枝繁葉茂的梧桐樹,主干上繪有一只羽毛豐滿神采奕奕的鳳凰,圍繞著畫眉、八哥、綠鳩、鸚鵡、鷺鷥、喜鵲、野雞等數(shù)百只珍貴禽鳥。這幅巨大的“百鳥朝鳳圖”繪制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在巍寶山還有一個與這幅彩圖有關(guān)的神話傳說。相傳,南詔始祖細奴邏接替張樂進求的王位時,一只彩鳳飛翔在巍寶山內(nèi)的一支山峰上,百鳥便從四面八方飛到這里來朝拜這只鳳凰。當(dāng)年鳳凰翔落的山脈被稱為鳳凰山,又叫鳥吊山,長春洞的這幅“百鳥朝鳳圖”便依據(jù)這個美麗的傳說繪制而成。實際上,這幅“百鳥朝鳳圖”是巍寶山自古以來就是鳥類的樂園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巍寶山古木參天,風(fēng)景優(yōu)美,是鳥類理想的棲息場所。
“黃鶴從何處飛來,聽長笛有聲,樓頭夢醒三更月;青霞于此間掩映,看名山如畫,林下春藏一洞天”。長春洞大殿就建在1.88米高的石砌須彌座上,面寬五間,殿后及左右兩邊均有走廊,上、下檐四周滿施斗拱、雀替、花罩,為透雕或半浮雕雕刻,精巧生動。大殿的八扇格子門上雕刻著“八仙過海圖”和花卉鳥獸圖。每扇格子門上的一位仙人形象逼真,活靈活現(xiàn),表現(xiàn)出了雕刻者高超的工藝水平和豐富的想象力,見者無不驚嘆。大殿兩組格子門中間的窗壁上雕刻著白兔舂藥、金雞啼曉和宇宙萬物圖,分別代表月、日、宇宙,象征“日月同心,滋生萬物”。大殿頂部的天棚和藻井內(nèi)繪有十七幅壁畫,內(nèi)容為工筆重彩所繪的道教群仙及諸神圖,這些雕刻作品距今已有300年,但作品的畫面仍不變形,不走樣,保留著古香古色的特點,堪稱雕工藝的珍品,是云南省內(nèi)現(xiàn)存年代較早且保存較為完好的道教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