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詔崖在華山南峰南天門西北。這里東西兩巖相對,中間形成槽溝,東巖前傾懸空如覆,巖壁布滿石窩狀蜂巢。巖腹間鑿一長方形石穴,面積約3平方米。洞口通西巖架獨木為橋,抽去獨木無法進入洞中,洞額鐫刻“避詔崖”三字,相傳是陳摶手書。
避詔崖在宋代前本無其名,史志記是古代隱遁之士藏匿珍貴典籍的地方!度A岳集》記述北周時道士焦道廣曾在此隱居。自宋代著名隱士陳摶在此躲避朝廷征詔之后,方得此名,并成為華山的著名景觀。
巖下道路是南天門通向南峰巔的必經之道。古時狹窄陡峭,崖下每年積雪時間較長,路滑多險,現在已經開鑿石階,整修加固。典故傳說——
陳摶,字圖南,熟諳諸家學說,精通天文地理,知識淵博,才華橫溢。宋太祖、宋太宗多次降詔召他入京輔政,都被婉言謝絕。為逃避煩擾,陳摶才躲進這三面懸空、無路可達、僅容一人的崖龕中靜修不出。宋太宗思賢若渴,多次派當地太守、縣令帶著貴重藥、茶等物說服陳摶,并贈詩曰:“曾向前朝出白云,后來消息杳無聞。如今若肯隨征詔,總把三峰賜予君。”陳摶感念宋天子的恩德,在這里寫了一封奏折婉言謝絕。宋太宗明白紫袍金印無法打動這位世外高人,只好作罷,賜陳摶號為希夷先生,取意其追求高遠博深,無從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