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誠紀功碑,位于人民路652號的報恩寺塔東北隅碑亭內,1957年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據《吳門表隱》所載,此碑為元末江南富豪沈萬三所置。近代金松岑等學者對圖中冠服器物作索隱考證,斷定其為元代雕刻,并認為刻的是至正十九年張士誠迎接元使伯顏的場景。
張士誠紀功碑,亦名陵平造像碑、張吳王紀功畫像石刻,又稱報恩寺石堪造像,俗呼石家堂。原在報恩寺山門左,19l9年移人寺內,1924年建碑亭,1985年改建為石柱木梁攢尖頂方亭,1987年在碑四周加設木柵。
碑高3.06米,寬1.46米,厚0.4米,青石質。自上而下畫面可分四段。
第一段,祥云繚繞中并肩立12人,身后張華蓋七具。
第二段,中為重檐歇山頂正殿,殿前有月臺,陛五重,殿后旗幡招展。殿中三人面南端坐,中為王者,兩旁為大臣。東西兩楹列案,設壺觴肴核,各坐兩人。左右又有兩掖,各坐兩人,西端一人著胡服。
第三段,東西配殿中各坐三人,均著胡服。殿前為月臺,環(huán)以石欄,陛五重,中有甬道通正殿。道中置一巨瓶,內插珍寶。胡服侍者抬寶瓶珊瑚自西南升臺進獻。
第四段,月臺前一馬盤旋起舞,眾多武士披堅執(zhí)銳,持旌牽馬,威武雄壯。
全圖共有王者、大臣、胡客、甲士、侍衛(wèi)、胡服侍從等118人之眾。碑上端似額,繞以卷云紋,但框內空無一字,似被挖去者。
此碑采用深浮雕手法,琢工精細,構圖嚴謹,建筑布局清楚,層次分明,人物面目清晰,姿態(tài)各異,衣褶流暢,是一件有歷史價值的元代石雕藝術上品。
江蘇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調整公布張士誠紀功碑元末蘇州市北寺塔院
張士誠(1321年-1367年),原名張九四。元末位于江浙一帶的義軍領袖與地方割據勢力之一。泰州興化白駒場人(今屬江蘇省鹽城大豐市)。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與弟士德、士信率鹽丁起兵,攻下泰州、興化、高郵等地。次年,稱誠王,國號周,年號天佑,率軍渡江攻取常熟、湖州、松江、常州等地。十六年,定都平江(今江蘇蘇州),次年,降元。后繼續(xù)擴占土地,割據范圍南到…… 張士誠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