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痹凇端问贰分杏涊d了這么一段故事:“顧昕,泰州泰興人。十歲喪父,以母病,葷辛不入口者十載。雞初鳴,具冠帶率妻子詣母之室,問其所欲,如此五十年,未嘗離母左右。母老,目不能睹物,昕日夜號泣祈天,刺血寫佛經數(shù)卷。母目忽明,燭下能縫衽,九十余無疾而終!边@就是泰興載入正史第一人顧孝子的故事。除了正式記載,民間還有許多關于顧昕的傳說。顧昕的母親早上想吃豆?jié){泡油條,而當時黃橋小地方沒有這種早點,顧昕就在前一夜步行去泰興,等天一亮買好豆?jié){、油條捂在懷里往回趕,從泰興步行到黃橋至少需要三個小時,但他每次買回的豆?jié){和油條到家后還是滾燙的。人們都說是他的孝行感動了上天,他回來的路被用了諸葛亮的奇門遁甲縮地之法縮短了,只要二十分鐘就到家了。無論是正史還是傳說,顧孝子的孝順感動了無數(shù)人,永樂皇帝朱棣聞知顧昕的孝行,還為其寫序作詩。后人景仰他的孝行,于其葬地建“顧孝子亭”,明萬歷十九年(1620年)泰興知縣段尚繡又在亭中之碑上鐫“宋顧孝子墓”五個大字,亭柱上鐫聯(lián)一副:“孝列史書,五十載晨昏不改;墓憑碑石,二百年風雨無傷!1921年黃橋的政區(qū)圖上清清楚楚地記載著,這座碑亭幾百年來都佇立西門橋外,但遺憾的是在文革中,顧孝子碑亭被毀壞。顧孝子墓雖然被毀,但是人們并沒有忘記他,經過努力搜尋,2000年8月顧孝子墓的碑石從河底打撈而出,并重建顧孝子墓于黃橋公園中。顧昕,一個載入史冊的普通百姓的名字,就這樣不遲不緩、細數(shù)流年,如今他的名字還將代代相傳,影響著泰州兒女。因他而誕生的泰州千年孝道文化,將繼續(xù)深深扎根在這方土壤。
地址: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鎮(zhèn)黃橋公園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