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道崩城址位于鄂托克前旗,年代為唐,類別為古遺址。2006年9月4日,被公布為第四批自治區(qū)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烏蘭道崩古城遺址,位于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敖鎮(zhèn)烏蘭道崩嘎查烏蘭道崩廟舊址所在地。古城地處一南北狹長的草灘地的中心地帶,古城周圍有新月形沙丘。
古城平面形制城呈長方形,正南北向(0°),殘垣東西358米,南北410米,今殘高最高處4米,寬6米。西、北墻均被沙壓。城墻夯筑、夯層8~10厘米,夯窩直徑8~11厘米。南城門甕城,東墻由南向北210米處有一豁口,可能為城門。北墻破壞嚴重,看不出城門。文化層厚達1米左右,土質較硬。東墻以北邊緣陶瓷片散布較多,器型有罐、甕等,質地為泥質灰陶片,均屬唐代遺存。
根據現階段研究結果,烏蘭道崩古城為唐“六胡州”城址之一。
根據文獻:六胡州是唐初為安置遷入黃河河套南的突厥降戶而專門設置,其居民主要為昭武九姓!缎绿茣?地理志》關內道寧朔郡條記載:調露元年,于靈,夏南境以降突厥置魯州、麗州、含州、塞州、依州、契州,以--為刺史,謂之六胡州。長安四年,并為匡、長二州。神龍三年置蘭池都督府,分六州為縣。開元十年復置魯州、麗州、契州、塞州。十年,平康待賓,遷其人于河南及江、淮。十八年復置匡、長二州。二十六年還所遷胡戶置宥州及延恩等縣,其后僑治經略軍。至德二載,更郡曰懷德。乾元元年復故名。寶應后廢。元和九年于經略軍復置,距故州東北三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