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寄山莊遺址位于天津市薊縣官莊鎮(zhèn)聯(lián)合村,年代為清代。
靜寄山莊又名盤山行宮,在盤山南麓,占地約400公頃,是薊縣境內的乾隆五大行宮之一。整個山莊,占地六千余畝,分內八景、外八景、新六景,附列十六景,共38景,是清代康熙建避暑山莊、雍正建圓明園之后的第三座皇家園林,是我國古代園林藝術的又一杰作。
靜寄山莊其實叫“靜挹山莊”,因“挹”(yì)字難認,加之當?shù)乜谝,誤被人們讀成了“寄”字。1755年《西清古鑒》完成時,乾隆帝在此鈐下了“乾”、“隆”、“靜挹山莊”等3璽?梢宰C明此山莊為靜挹山莊。
有古人贊嘆“盤山三盤幽可探,山陰宛若江之南。繡壤豁開流泉甘,中盤北面雄關三。洵河左合盤谷水,素湍隕波沿溪潭。浸潤山陰成沃土,土宜稼穡桑宜蠶。定光塔頂游夢酣,自來峰接天蔚藍”。據(jù)姚文翰《盤山圖》(現(xiàn)藏于臺灣故宮博物院)中所示,山莊內有景觀一百余處。
山莊于清乾隆九年(1744)動工,十九年(1754)竣工,山莊建成后,清高宗乾隆皇帝駐蹕三十余次,清仁宗嘉慶皇帝駐蹕七次。嘉慶十五年以后,遂絕巡幸。道光十一年,裁撤盤山行宮,所有陳設運往避暑山莊,直到清末尚有看守。民國十三年,軍閥胡景翼部為籌軍餉,以斥賣官產(chǎn)為名,先伐松,后拆屋,最后計畝賣地,所得不足萬金。同時,看守園官也爭相搶奪,使這片經(jīng)營近二百年的皇家園林蕩然無存。抗日戰(zhàn)爭時期,又遭日軍掃蕩,山莊被夷為一片瓦礫現(xiàn)僅存建筑基址和六、七里宮墻。
靜寄山莊雖然僅存基址,但它的人文背景和所蘊含的文化現(xiàn)象及其豐富。從歷史角度看,乾隆是皇帝,但他還是文人。造園、造景是古代文人寄情于山水的一種物化表現(xiàn),他們造園于方丈,借景于斗室。但是他們都沒有乾隆這一文人皇帝的經(jīng)濟實力,乾隆在他統(tǒng)治期間如此大規(guī)模的造園,一方面表現(xiàn)了他固有的文人情懷,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他作為一個滿族皇帝對漢族文化傳統(tǒng)的尊重。因此,靜寄山莊是我們研究清代歷史文化的重要例證。
2013年1月5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聯(lián)合村:聯(lián)合村…… 聯(lián)合村詳細信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