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園村四周環(huán)水,南至栟茶運河,東至團結河,北至滸洋河,西至江海河。全村由26個小組組成,共2905人,區(qū)域面積5.4平方公里,耕地資源4513.5畝。2010年村經濟總收入8865萬元,農民人均收入9119元。設黨支部1個,支部黨員87人,村委會組成人員4個,村民代表63人,設村經濟合作社1個,社長由支部書記兼職。村監(jiān)委會3人,民主理財成員3人。
竹園村聯系人:林根銀 13773798987
沈志相 13962840339
竹園村的得名,源于歷史這兒曾有近二十畝田大的一片竹林,人們稱之“竹窩頭”。竹林中成年百鳥集居,它們成雙結對,生兒育女。每逢晴天的傍晚,百鳥歸林,鳴叫聲,嬉戲聲,爭斗聲此起彼伏,匯成了一曲曲黃昏交響樂,數里之外均能聞之。故 “竹窩頭”在如東西北小有名氣。革命烈士張大亮就出生這里。張大亮出身于貧苦家庭,從小疾惡如仇。參加革命后,他在竹窩頭一帶組織抗日,發(fā)動群眾與鬼子斗爭,常到栟茶、滸澪張貼標語,宣傳抗日。一天傍晚,栟茶鬼子下鄉(xiāng)抓捕張大亮,張大亮得知時,敵人已從西邊、北邊圍上來,逃是絕對來不及,好在家靠竹林,他鉆進竹林直到天黑,敵人不敢進竹窩,大亮才得以脫身。后來由于叛徒告密,張大亮同志不幸遇難。解放后,合作化、初級社、高級社的浪潮中,這兒就命名為竹園村。
1958年,農村公社化,竹林被伐,但名稱尚在,這兒又換名為竹園大隊。
1984恢復鄉(xiāng)村制,竹園村又復名了。經1998年、2001年兩次村域合并,三里渡、西洋、竹園南部、唐莊東部,合并成一個大村,即現在的竹園村。
現在的竹園村,南至如泰河,北到滸洋河,西至江海河,東到團結河。四河抱擁著3130畝耕地,26個小組,2984人,人們在四河相抱的長方形地面上安居樂業(yè),共享天倫。
竹園村現有民營企業(yè)3家,分別為繆成慶的船舶修造廠,顧用民的繩網廠,李海民的水泥制品場。個體工商戶20余家,種養(yǎng)殖大戶40余家,農用兼運輸的拖拉機37輛,運輸車12輛,小轎車20輛,千噸大型運輸船兩艘。
目前,竹園村班子團結協調,工作穩(wěn)步上進。特別是醫(yī)療衛(wèi)生保健工作尤為出色。村衛(wèi)生服務站站長沈志香,帶領尹林芳、顧月紅兩位同志熱心為患者服務。他們常常廢寢忘食,嘔心瀝血地工作。他們的服務宗旨是:盡心盡職,病人至上。出診不分遠近,不分晝夜,不分風雨,從不收取出診費;孤寡老人來室治療,他們主動接送;在室治療輸液,來往不便的病人及護理的家屬,衛(wèi)生室免費供給飯菜。沈志香同志的賢內助繆蘭,常給病人端茶接水,拉尿洗衣。來室治療的病人有口皆碑。他們的工作得到本村和鄰村村民的稱頌贊譽。一份耕耘,一份收獲。沈志香同志自2005年以來,連年被評為縣級、市級、省級衛(wèi)生服務先進工作者,2007年被評為全國優(yōu)秀鄉(xiāng)村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