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初以召陵為都城。
戰(zhàn)國魏建召(音zhào)陵邑,屬胡國地。
春秋時,魯僖公四年(前656)夏,齊桓公率八國諸侯,與楚國將軍屈完會盟于此。
魯定公四年(前505)三月,周王室大夫劉文公與十八國諸侯會盟于召陵謀劃伐楚,后到今臨潁縣之皋鼬。
戰(zhàn)國屬蔡,復(fù)屬楚,又屬魏。
再屬楚。
秦統(tǒng)一中國后,置召陵縣,召陵為縣治,屬陳郡。
西漢置汝南郡,召陵從陳郡析出,屬汝南郡。
西漢末屬新都侯王莽。
東漢建武十二年(36)封大司空李通之子為召陵侯。
戰(zhàn)國魏建召(音zhào)陵邑。
西晉時屬穎川郡,為避司馬昭諱改召(音zhào)為邵(音Shào)陵,封魏廢帝為邵陵縣公。
南北朝復(fù)改邵(音Shào)陵為召(音Shào)陵。
唐貞觀元年(627),召陵縣并入郾城縣,屬豫州(后改為蔡州)。
明清時分屬時曲、白崗、召陵等保。
1929年屬東北區(qū)。
1940至1947年分屬康樂、叔重、召陵、召北、西皋等鄉(xiāng)。
1948年屬豫皖蘇五專區(qū),同年劃入郾城縣。
1949年屬郾城縣召陵區(qū)。
1951年屬郾城縣第五區(qū)。
1952年改屬郾城縣十一區(qū)。
1958年成立超美公社,設(shè)召陵管理區(qū)。
1959年改為召陵公社。
1961年設(shè)區(qū)。
1965年復(fù)為公社。
1984年更名召陵鄉(xiāng)。
1994年撤鄉(xiāng)設(shè)鎮(zhèn)。
2004年撤郾城縣設(shè)郾城區(qū)、召陵區(qū)2區(qū),屬召陵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