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坡村委會位于鄉(xiāng)西南,距鄉(xiāng)政府駐地5公里處,地處老龍溝西岸。南北長1.7公里,東西長2.8公里,總面積4.7平方公里。北鄰王樓行政村,南鄰東高營行政村,西依鴨灌渠四分干,東隔老龍溝與徐寨村相望。
建置沿革
閻坡村,1958年屬溧河公社,為閻坡大隊,1975年屬龍?zhí)豆鐬殚惼麓箨牐?984年屬前高廟鄉(xiāng)為閻坡村委會。轄馬坡、閻坡、陳園、小老官廟、大老官廟、樊坡6個自然村。村委會駐馬坡自然村,因閻坡自然村最大故名。馬坡,位于老龍溝西岸。清乾隆年間,馬登云由今溧河鋪熊樓村西馬橋遷居現址東側,因地處野柏崗東坡故名,1965年唐河洪水后西移現址,仍名。閻坡,位于鴨河灌區(qū)四分干東側。明成化年間閻吉祥自唐河縣蒼臺鄉(xiāng)白馬寺之左閻莊遷此,因地處野柏崗之東坡故名。陳園,位于老龍溝與鴨灌區(qū)四分干之間,東邊靠漢王路。清嘉慶年間,李成從唐河縣蒼臺鄉(xiāng)朱李灣遷此落戶,因環(huán)村栽種陳刺,故名陳刺園,簡稱陳園。樊坡,位于老龍溝西,清順治年間,樊鐘自樊集徙居現址東側,因地處野柏崗之東坡,故名。1965年洪水襲村,西移現址仍名。大老官廟,位于鴨灌區(qū)四分干東側。清順治年間,陳姓由溧河鋪西沙臺遷此,因近老官廟,故以廟名代村名。因村大,故稱大老官廟。小老官廟,位于鴨灌區(qū)四分干東側。清康熙年間,陳姓由今唐河縣蒼臺鄉(xiāng)陳排灣遷此,建村于老官廟南。因村小故名。
行政區(qū)劃、人口民族
2003年,閻坡行政村有6個自然村,15個村民小組,578戶,2277人,其中男1231人,女1046人,全部為漢族?側丝谥,小學以下文化程度26%,中學文化程度54%,高中文化程度20%,有陳、劉、朱、樊、馬、閻、李等7個姓氏。
自然狀況
閻坡村地處老龍溝與鴨灌四分干之間,漢王路貫穿南北。地勢西高東低,便于灌溉。土壤有粘土和黃沙土。其中粘土占70%,老龍溝東岸為黃沙土,占30%。適宜小麥、玉米、花生、棉花等農作物生長。2003年有耕地4849畝,道路用地186畝,工業(yè)用地192畝,坑塘面積58畝。動物資源有豬、牛、羊、雞、鴨、魚等。植物資源有竹子,蘆葦、蒲公英、車前草、蒺藜等。
主要經濟狀況
1978年全村工農業(yè)總產值72萬元,農業(yè)總產值6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1元。1993年全村工農業(yè)產值809萬元,農業(yè)產值5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85元。2003年全村工農業(yè)產值2772萬元,農業(yè)總產值89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28元。
農業(yè)經濟
作物種植
全村有耕地4849畝,人均2.5畝。1978年,全村糧食種植面積4000畝,總產60萬公斤,畝產150公斤;棉花種植面積1300畝,總產52萬公斤,畝產40公斤。1993年全村糧食種植面積4000畝,總產120萬公斤,畝產300公斤;棉花種植面積1700畝,總產12萬公斤,畝產60公斤。2003年,全村糧食種植面積4963畝,總產1445萬公斤,畝產340公斤;棉花種植面積1500畝,總產1.05萬公斤,畝產70公斤;花生面積468畝,總產11萬公斤,畝產235公斤。先后在村轄區(qū)公路、村公路、溝渠種植用材林30萬株。在1998年至2000年期間,鄉(xiāng)、村調整農村產業(yè)結構,號召和提倡農民種植小辣椒。村里每年種植面積為600畝,畝產300余公斤,畝效益1600元。成為辣椒種植專業(yè)村。后因農民群眾技術水平有限、產品質量不高、效益不好等因素,種植面積逐年縮小,至2003年底只有個別農戶有小面積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