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城鎮(zhèn):即崖州古城,三亞市西45公里處,是我國最南端的古城,保存較為完整的清代古民居建筑共有103幢,整座城樓的設(shè)計為明朝風格,樓檐、樓頂古香古色的韻味絲毫不減,而古城址、崖州學宮、迎旺塔、盛德堂、廣濟橋、還金寮序碑、萬代橋等正是古崖州歷史文化的記載和象征。崖城學宮為古崖州最高學府,元、明、清代幾經(jīng)搬遷。唐代名相李德裕、韋執(zhí)誼,宋代名臣趙鼎、胡銓等先后被貶到此地。尚留有古城門、孔廟等遺址。尤其是唐朝著名的鑒真和尚留下了一批準備帶去日本的佛教經(jīng)典,是崖州帶有神奇色彩的寶物。元代“紡織之母”黃道婆曾到崖城水南村學藝。
宋朝之前為海南島規(guī)模較大的一座堅固的城池。從唐代起,不少朝臣名仕因被0臣陷害而流放到崖州城。單是宰相級別的大官就有14人,唐朝的韋執(zhí)誼、李德裕,宋朝的趙鼎,元朝王仕,明朝的趙謙等。由此,崖城又有“幽人之處士家”之稱。尤其是鑒真和尚第五次東渡日本時,遇臺風襲擊,所乘的帆船飄到了崖城,留下了一批準備帶到日本的佛教經(jīng)典。明代時崖城已經(jīng)有:“弦誦聲黎民物庶,宦游都道小蘇杭”的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