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村是椰林鎮(zhèn)城東村委會轄下的一個自然村。地處下村村委會的南端,南臨萬頃田野(安馬澤),西依東高嶺,東望大河水(陵水河),一衣帶水,抱山水于懷中,田洋秀色盡在眼底,山不盡,水未窮,人勤地沃。下村村因居田洋,謂城東眾村為上,故稱下村至今,2014年末,全村土地總面積550畝,戶數(shù)210戶,人口580人,年人均村收入5200元。下村村以耕農(nóng)為主,主要糧食作物有:水稻、番薯、玉米;熱帶經(jīng)濟作物有:檳榔、椰子、芒果、荔枝、甘蔗、香蕉、胡椒等;蔬菜有:白菜、韭菜、通心菜、芹菜、節(jié)瓜、角豆、苦瓜、甜瓜、蔥、蒜等;反季節(jié)的水果有:西瓜、圣女果等;家禽家畜飼養(yǎng)有:雞、鴨、鵝、豬、牛、羊等。
下村以王姓居者眾,村名字平凡但富有傳奇。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知縣高首標,為崇尚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寄望來年糧食豐收,每年三月,在下村搭設“先農(nóng)壇”(擂臺狀),召集本署文武官員,親臨田間扶犁疏土,在牛背上卷著大紅布,在犁頭、尾上系著紅布絹,犁罷,下田插秧,眾官員從,圍觀者眾,場面非常熱鬧。有詩為證:“一望平疇好,春課帶雨犁。秧針齊出水,牛皆半沾泥。社鼓頻頻響,蠶煙處處低。林中布谷鳥,不往向人啼。父母官身臨田間下地散農(nóng),一時聲聞四方,城東下村也同享其榮。在陵水新八景中(八景有:一、北樓霞霽、二文塔晴暉、三古社春耕、四順湖夜景、五山亭望海天、六桐港漁燈、七南城晚市、八三昧晨鐘)“古社春耕”的歷史故事是從城東下村傳播演繹,一代又一代,經(jīng)久不衰。從此“左社春耕”也自然成就了陵水“新八景”印記之一,名芳千古。透過歷史的時空,也許我們會隱隱約約地觸摸到它前日的傳奇。
下村,他有優(yōu)良的革命傳統(tǒng),以示后人。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時期,共產(chǎn)人林詩潤、尤甫盛、張開泰等曾在下村村開展革命活動,建立黨小組、組織農(nóng)民武裝。在攻占陵城戰(zhàn)斗中,下村村的青年王亞大、劉亞三等壯烈犧牲。1992年,下村被評為陵水縣解放戰(zhàn)爭時期革命老蘇區(qū)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