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設(shè)桂林郡,治今桂平市蒙圩鎮(zhèn)古城村。
漢初屬南越國轄地。
漢元鼎六年(前111),改桂林郡為郁林郡,東部小部為蒼梧郡地。
東漢建安八年(203),屬交州。
三國吳黃武五年(226),改屬廣州。
永安七年(264),析出桂林郡。
東晉大興元年(318),郁林郡析出部分轄地另置晉興郡。
南朝梁天監(jiān)元年(502),置桂平郡,治今桂平市西山大窩坪,屬廣州;天監(jiān)六年(507),郁林、桂平2郡改屬桂州。
南朝陳永定二年(558)改屬南定州。
隋開皇九年(589),改屬尹州(由南定州更名),廢桂平郡入郁林郡和藤州永平郡。
大業(yè)二年(606)改屬郁州(由尹州更名)。
大業(yè)三年(607),改屬郁林郡(由郁州廢改),并移治郁林縣。
唐武德四年(621)由郁林郡析置南尹州和林州。
武德六年(623),林州更名繡州。
貞觀三年(629),置燕州。
貞觀七年(633),置潯州和龔州。
貞觀九年(635),南尹州更名貴州,因今城區(qū)北面平天山古稱宜貴山而得名。
貞觀十二年(638),潯州廢,屬縣改屬龔州。
麟德二年(665),貴州析出郁平、興德、石南3縣劃歸郁林州。
永隆二年(681),置思唐州。
長壽元年(692),復(fù)置潯州。
開元二十四年(736),改思唐州為思唐羈縻州。
天寶元年(742),貴州、潯州、龔州、繡州分別改為懷澤郡、潯江郡、臨江郡、常林郡。
乾元元年(758),懷澤郡、潯江郡、臨江郡、常林郡復(fù)改為貴州、潯州、龔州、繡州。
建中元年(780),思唐羈縻州復(fù)改為思唐州(正州)。
唐末,今市境分為貴、潯、龔、繡及思唐5州。
五代沿襲唐制,貴州、潯州、繡州屬南漢,龔州、思唐州先屬楚,后周時(shí)改屬南漢。
宋開寶四年(971),思唐州更名思明州。
開寶五年(972),省潯州入貴州,思明州入龔州,繡州入容州。
開寶六年(973),復(fù)置潯州,治桂平縣,屬廣南西路。
政和元年(1111),龔州廢。
政和三年(1113),復(fù)置龔州。
南宋紹興六年(1136),龔州廢。
宋末,今市境分屬貴州和潯州。
元至元十六年(1279),潯州改為潯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潯州路改為潯州府,治桂平縣。
洪武二年(1369),降貴州為貴縣。
成化三年(1467),析潯州府置武靖州。
萬歷四十八年(1620),武靖州廢。
明末,今市境為潯州府,轄貴、桂平、平南3縣。
民國二年(1913),屬郁江道。
民國三年(1914),改屬蒼梧道。
民國十六年(1927),直隸廣西省。
民國十九年(1930),屬蒼梧民團(tuán)區(qū)。
民國二十一年(1932),改屬梧州民團(tuán)區(qū)。
民國二十三年(1934),屬梧州行政監(jiān)督區(qū)。
民國二十五年(1936),設(shè)潯州行政監(jiān)督區(qū),治桂平縣。
民國二十九年(1940),貴、桂平2縣改屬第五行政督察區(qū),平南縣改屬第三行政督察區(qū)。
民國三十一年(1942),貴、桂平2縣改屬第三行政督察區(qū)。
民國三十六年(1947),貴縣改屬第九行政督察區(qū)。
民國三十八年(1949),桂平、平南2縣改屬第十三行政督察區(qū)。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2月,桂平、平南2縣改屬梧州專區(qū),貴縣改屬郁林專區(qū)。
1951年7月,桂平、平南2縣改屬容縣專區(qū),貴縣改屬南寧專區(qū)。
1952年8月,貴縣改屬賓陽專區(qū);同年又改屬容縣專區(qū)。
1958年7月,貴、桂平、平南3縣改屬玉林專區(qū)。
1971年,貴、桂平、平南3縣屬玉林地區(qū)。
1988年撤銷貴縣,設(shè)立縣級(jí)貴港市,由玉林地區(qū)代管。
1994年,撤銷桂平縣,設(shè)立縣級(jí)桂平市,由玉林地區(qū)代管。
1995年,設(shè)地級(jí)貴港市,屬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同時(shí)撤銷縣級(jí)貴港市,其轄地分為港北區(qū)和港南區(qū);至此,地級(jí)貴港市轄港北區(qū)、港南區(qū)和平南縣,代管桂平市。
2003年,析港北區(qū)置覃塘區(qū)。
至此,貴港市轄港北區(qū)、港南區(qū)、覃塘區(qū)和平南縣,代管桂平市。